pp电子今年315晚会,曝光了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中钢筋水泥管质量低劣、未按要求铺设管道基础等若干偷工减料的事实,pp电子同时曝光了供应管材的2家当地水泥管厂。
事情曝光以后,当地有关部门火速连夜查处了问题企业。但是,仅仅聚焦在管材上合适吗?这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是不是更突显了当地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不到位,甚至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熟视无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一项工程,包含建设(业主、甲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虽说管材是工程建设投资中的重头戏,可能由甲供材,也可能由施工方自行采购。但是工程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还有监理、审计等若干环节。滨海县的项目又是如何搞定这些关键环节呢,小编认为这才是重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滨海县近年来的重点推进建设的项目,小编对2022年的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也许大家能从中发现点什么。
就315曝光的滨海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由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盐城市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盐农建[2022]10号文)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出资比例为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占80%,地方配套资金占20%。该项目建设规模11.5万亩,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34900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2022年6~7月间,当地官方组织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共有10个镇(区)项目列入,每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均为当地政府和滨海丰裕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共同担任。由于方案调整,绝大多数项目实施了2次招标,个别项目甚至进行了3次招标,最终投标报价合计约3.2亿元。更让人惊奇的是,其中滨海港经济区项目的中标单位甘肃长河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后来不知何故还被取消了中标资格。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很清楚招标文件上对管材质量的技术要求,需要选用国标二级,为什么还要选择非标管材呢?通过对管材厂的采访,我们看出了问题所在。原来符合要求的国标管材一根5米需要560元,而非标的才420元,一根就节省了120元,比例高达33%。试想这11.5万亩工程中需要用多少管材,又能够“省下”多少材料款呢?大家可以算一下。
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称大部分的管道不做基础(混凝土底板),涵洞两端也不按要求,只做简单一点薄薄的底板,目的也是为了省钱。
施工单位为什么敢这么做,他们就不怕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吗?其实他们在赌,因为施工方认为管道建成以后,只在部分管道上方有农业机械经过,位置正常的不会再有额外的动荷载,所以没必要按高标准质量去建设。
如果说施工单位本着“省钱才能挣钱”的原则,偷工减料,那么当地水泥管厂为了迎合这种畸形的需求,就是为虎作伥、助纣为孽,不值得任何同情。他们知道市场的需求是什么,虽然他们生产两种不同标准的管材,也知道这些管材最终使用场所,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什么质量、安全,都变得不重要了。
但是施工中不是还有监理吗,他们又在干什么?当地在2022年7~8月间,组织实施了工程监理招标,10个乡镇的项目分成5个标段,5个中标监理单位均为江苏省内企业,其中监理费估算合计约585.21万元。
按理说,如果这些监理单位能够忠于职守,还有点良心的线晚会曝光的钢筋混凝土管钢筋偏细、配筋量不够、钢筋外露、管壁粗糙、管壁裂纹,还有管道未设置混凝土基础、涵洞水泥底板厚度、强度不够等问题,能不被及时发现吗?视频采访中透露出了问题所在。监理人员绝对是不负责任,他们在施工单位那里吃吃喝喝,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赌的是不正常的行业规则——没人会认真检查,隐蔽工程不会每个都挖出来看看,只要外观达标就好了。所以监理单位此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成了“聋子的耳朵,瞎子的眼睛”,都是摆设,既没有替建设单位把好关,甚至成了施工单位的帮凶。这样看,滨海县要花的这近600万元监理费,真是冤大头。
投资这么大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方深知管材质量的重要性,所以考虑的还是足够周到的。他们在2022年8~9月份组织了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服务进行招标,并分为5个标段实施,仅此一项服务费就又掏出去100万元。
本次招标范围及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检测项目,涵盖了其他一切需招标人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必检项目,以及从项目开始到交付使用的所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验收要求的一切检测内容,投标人须仔细核对图纸及有关材料、pp电子勘察现场,并核实必要的检测项目内容和检测数量,充分考虑其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其中含: (1)原材料抽检(水泥、钢筋原材及焊接性能、黄砂、碎石等); (2)中间产品质量抽检(混凝土预制构件强度、路基压实度等); (3)成品检测等。
照此看来,即使施工方买来不合适的管材,如果检测方秉公办事,这些问题管材不能发现吗?肯定是能的。不过施工方、管材厂在这里面也按“行规”在配合演戏,他们只挑选几节真正符合标准的管材送去检测一下,检测方不会认认真真地对所有批次的管材都认真检测并现场复核,然后随便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就行了,这个检测费也就轻松赚到了。
滨海县还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2022年10月份实施了审计服务招标,但是他们的服务内容是各项目区所有工程的跟踪审计及结算审计(一审)等,对工程现场质量把控关系不大。
如果从程序依法合规严谨方面来看,建设方可以说无可挑剔,该公开的公开,该公示的公示,再做到每一笔款项支付有依据、有标准就可以了。但是,按照之前若干出事的工程项目,或多或少都潜藏着业主或者业主中的某些人暗地里“吃回扣”的情况,如果他们不能做到公事公办、严于律己,那么很可能也会被多方利益所渔猎,最终同流合污。
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能对滨海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业主方预设罪名,那是不符合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的,希望他们能够洁身自好,不被卷进利益的漩涡之中。
这样看来,滨海县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多方串通、勾结的行为,导致有问题看不到,不去抓,pp电子结果就会出现现在的“一烂一”的情况发生。我们静待官方的调查结果......